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2:06:59  浏览:885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69号


  现发布《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 长 万学远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一条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加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等)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场地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
  本办法所称抗震设防标准,是指经地震安全性评价后,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第三条 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并负责审批省级以及未设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市(地)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标准。
  市(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并负责审批辖区内市级及其以下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标准。
  第四条 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和项目设计单位必须执行抗震设防标准。
  第五条 一般工业与民用新建或扩建工程按照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规定的烈度值进行抗震设防,无需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设防要求高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设防标准的建设工程或位于地震基本烈度VI度以上(含VI度及其分界线外围8公里)地区的生命线工程、特殊工程、其他大中型工程和重要工程(具体项目见附表),其建设场地必须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六条 下列地区编制国土利用规划时,必须进行专门的地震区划工作:
  (一)位于地震烈度分界线两侧各8公里区域;
  (二)地震研究程度较差的地区;
  (三)占地范围较大,跨越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中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新建开发区。
  第七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结果按以下规定审定和审批:
  (一)重要城镇、国家经济开发区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经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初审后,报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审定,其审定结论报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省及省以下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由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审定,其审定结论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审批权限报省或市(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 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明确抗震设防标准及其依据。按本办法规定需要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方案设计必须包括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内容,其抗震设防标准必须报省或市(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对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承担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家或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许可证书》,方可按照核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省外单位来本省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必须经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市(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验证。
  第十条 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
  第十一条 计划、建设、土地、环保等部门应配合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按本办法规定必须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其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未经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关主管部门对该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方案设计不予审批。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纠正,并可视其情节对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和项目业主,各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或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所需费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 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其评价结果无效,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可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所需费用2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 按照本办法收缴的罚没款,按规定全额上缴同级财政。
  第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六条 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规定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表: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建设工程一览表
  ┌───┬─────────────────────────────┐
  │   │1、公路与铁路干线的特大桥、中长以上隧道、公路铁路立交桥、│
  │ 生 │  城市高架公路。                     │
  │   │2、大中城市火车站与铁路枢纽的主体工程。          │
  │ 命 │3、高速公路的高架桥、Ⅱ类以上机场、万吨级以上港口工程(码 │
  │   │  头、泊位等)。                     │
  │ 线 │4、规划容量≥1000MW的火电厂、装机容量超过200MW的水电厂; │
  │   │  超过300KV的变电站和调度楼;海岛市、县装机容量超过200MW │
  │ 工 │  的发电厂;省、市(地)所属电力调度中心。         │
  │   │5、大、中城市长途电话枢纽和市话局(容量≥1万门)的主机楼; │
  │ 程 │  重要长途通讯干线中继站、微波通讯站、国际无线电台、卫  │
  │   │  星地面通讯站等的主机房。                │
  │   │6、大、中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的主体工程。         │
  ├───┼─────────────────────────────┤
  │ 特 │1、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重要军事工程。      │
  │ 殊 │2、大中型水库和蓄能水库大坝、坝高超过60M的高坝和位于大、 │
  │ 工 │  中城市市区内或上游的Ⅰ级挡水坝。            │
  │ 程 │3、重要贮油、贮气工程及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大型生产车间与 │
  │   │  仓储设施等工程。                    │
  ├───┼─────────────────────────────┤
  │ 其他 │1、各类大型工矿企业的主要生产厂房及调度、控制中心、地震时 │
  │ 大中 │  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                │
  │ 型工 │2、高层(高度≥80M)建筑工程。               │
  │ 程和 │3、省、市(地)所属医院、急救中心、中心血库。        │
  │ 重要 │4、省、市(地)所属广播电视设施的播控中心、发射塔等工程。  │
  │ 工程 │5、大型影剧院、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建筑工程。      │
  │   │6、其他必须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建设工程。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关总署关于中外合作兴建对外工业加工区时所需进口货物税收问题的批复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关于中外合作兴建对外工业加工区时所需进口货物税收问题的批复
海关总署


汕头海关:
(87)汕关新贸字第108号请示收悉。
普宁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与香港铿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通用厂房和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并以此经营房产租赁业务,其实质是进口设备、材料建筑房屋后用租赁的方式分期收回投资和获取利润,与一般的中外合作建造商品房出售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从原则上讲,这类项目进
口的设备、材料应予照章征税。但考虑到这样做有利于解决目前部分地区的资金困难,并考虑到与现行税收政策相衔接,经与财政部税务总局研究,对此项目的税收问题批复如下:
一、上述中外合作兴建的对外工业加工区,如房屋建成后租赁或出售给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以下简称外资企业),其进口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的设备(以下简称设备)以及建筑材料(以下简称材料)予以免征进口关税、工商统一和进口调节税;如所建房屋出租给国
内企业的,特准比照(87)署税字第37号文规定,进口设备和材料按规定税率减半计征进口关税、工商统一税和进口调节税;如建房直接出售给国内企业的,则对其进口货物应予照章征税。
为了执行中的方便,在上述设备、材料进口时,都可先按规定税率减半征税,在项目完成后,再予核实清算。
二、这一项目筹建过程中所需进口的货运车辆可作为特案予以免税;进口小汽车、旅行车、办公用品等应予照章征税。
三、项目完成后,对其实际进口货物核定的征、减免税情况,请报我署备案。
以上希研究执行。



1987年11月19日

海关总署关于对来料加工项目外商不作价提供设备进口税收遗留问题的通知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关于对来料加工项目外商不作价提供设备进口税收遗留问题的通知
海关总署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院校:
国务院1997年上半年曾作出决定,对1996年4月1日后批准的来料加工装配项目外商不作价提供的进口设备准予缓税到1997年12月31日,并从1998年1月1日起实行5年分期纳税,每年缴纳税款的20%。现经海关总署、财政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为了鼓励加工贸
易的发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决定对上述缓税进口设备准予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规定予以免税结案。
请有关海关接本通知后对上述缓税(包括缴纳保证金)放行的不作价设备进行清理,除《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均按规定补办免税手续结案。有关主管海关应按照减免税设备的有关规定加强后续监管。
特此通知。



1998年6月5日